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黃醫師專欄:糖尿病為什麼可怕?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黃醫師專欄:糖尿病為什麼可怕?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撰文者:黃醫師 × 林淑玲衛教師
黃醫師升大四那年暑假,爺爺過世了。直接死因是肺炎,但病情卻早在兩年前就開展。起先是因為去理髮時順便剪了腳趾甲,剪出了傷口還沒自覺,過一陣子之後傷口不但沒好,還開始發黑。爺爺被送住院打抗生素,由於無法行走,體力便快速虛弱,後來雖然靠截肢和通血管保住了腿,但再也沒有體力下床。此後爺爺經常反覆進出醫院,每況愈下……
事隔多年,行醫已將近九載的黃醫師再回憶起爺爺,明白爺爺的根本死因其實不是肺炎,而是糖尿病。傷口不會好、免疫力虛弱、足部發黑壞死、臥床、肺炎、甚至住院到最後必須洗腎,全部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所以今天寫這篇文章,心情蠻沉重的,不只是以一個醫師、同時更是以一位病人家屬的角度,來讓大家認識糖尿病併發症,明白為什麼我們必須控制血糖。
Q:糖尿病不是只有血糖太高或太低會有危險而已嗎?
A:不是的。血糖太高(400-500 以上)或太低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稱為「急性併發症」,「急性」在醫學上就是立即、短期的意思。但如果血糖長期偏高(常常在 200 以上,或糖化血色素 HbA1c > 7%),就會在數年間產生「慢性併發症」,「慢性」就是長期的意思。很多人會說:「我血糖高起來又沒有不舒服,為什麼要治療?」可怕就在這裡。因為慢性併發症不是馬上就產生,但一旦產生就很難逆轉,所以當然要在人還沒不舒服的時候就開始治療血糖,從根本上杜絕慢性併發症。
Q:慢性併發症有哪些?
A:若血糖長期偏高,全身的「血管」就會硬化、狹窄,血流愈豐富的器官就愈容易發生慢性併發症。例如:血管狹窄若發生在心臟(冠脈動脈),就會產生狹心症甚至心肌梗塞、心衰竭;發生在腦部就會腦梗塞(中風);發生在腳部就會肢端發黑、壞死;發生在腎臟就會使得腎機能變差(腎衰竭)甚至必須洗腎;發生在生殖器就會導致性功能障礙……以此類推。此外,還容易產生眼睛病變如白內障、青光眼、眼中風;神經病變如手腳麻木等等,不勝枚舉。
Q:若已經出現慢性併發症,還有救嗎?
A:若已經有慢性併發症,當然可以針對受損器官來治療,像狹心症可以置放冠狀動脈支架等等。但,有些併發症是無法治療的,例如中風多半只能靠復健。況且,一個器官出問題,代表其他器官也早就搖搖欲墜,台語說「整組壞了了」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預防仍然是最好的治療。
Q:怎樣可以預防慢性併發症?
A:一定要與醫師和衛教團隊配合,按時服藥之外,要學會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每天自我監測血糖,飯前 < 130,飯後 < 180,如果血糖高起來,就要立刻思考如何調整,不能只依賴三個月一次的抽血檢查。另外,血壓、血脂肪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重要性不亞於血糖,一定要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