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COVID 特別篇】兒少新冠病毒感染與疫苗接種研討會之筆記分享

BNT 疫苗最近開打,曾競鋒診所也在服務行列之內。

疫苗開打前,疾管署特別在 9/18 舉行「兒少新冠病毒感染與疫苗接種的臨床處置建議」線上研討會。研討會的影片和檔案都已放上網受邀講者有三位:臺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醫師、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瑽寧醫師、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邱舜南醫師。由於演講主要是針對專業人員,所以黃亮維醫師特別在聽講、消化完之後,製作出「民眾版筆記」跟大家分享。

兒少感染新冠病毒,平均症狀較輕微,但仍有重症風險

兒少感染病毒的症狀與成人相似,但較輕微,通常一週兩週後康復。Liguoro 等人統計了 2020 年一月到五月期間的全球相關論文,共 7480 位小於 18 歲的確診病人,發現其中無症狀者占 15%,輕症與中症各約占 40%,重症約 2%,死亡率約 0.08%。可見單就重症率和死亡率而言,新冠肺炎對兒少的威脅確實比對成年人來得小。

但是,這是不是表示兒少可以不用施打疫苗?也不是。一方面,所謂「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二方面,感染病毒的兒少可能產生一些成人不會出現的併發症,例如「多系統發炎休克症候群(MIS-C 或 PMIS)」就是。它的臨床表現類似川畸病,最常出現於 6-12 歲兒童。值得注意的是,它可能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而且 30% 以上會出現休克現象。它的發生率雖不高(只有十萬分之200-500)且死亡率也只有 2%,但若未及早處理,就可能對心血管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

青少年施打疫苗,好處多於壞處

新冠肺炎的兒青族群,10-17 歲的死亡風險較高。所以青少年施打疫苗有下面幾項好處:

首先是有效預防住院。根據美國疾管署統計,打過 BNT 疫苗的青少年,住院機率是未打疫苗者的十分之一。

其次是降低傳染給家人和同學的機率。在成人研究裡面,BNT 疫苗即使只打一劑,仍可以降低傳染率達 46%。疫苗對青少年的保護效果,又似乎比成人還要更好。

有了這兩項好處,就連帶可以比較正常上學,對全家人的生活上軌道都有幫助。

BNT 疫苗引起心肌炎,好發於打第二劑的 12-15 歲男生

美國研究 BNT 疫苗在青少年的副作用,發現打第一劑的副作用並不嚴重。例如發燒只有 10%,且通常不會高過 38.5 度。另外,大約 30% 的人會出現發冷和輕度肌肉痠痛。大約只有 30% 的人會不舒服到需要服用退燒止痛藥。

有些醫師或家長會說,哪有這麼少!我的病人或我的小孩打完之後一直喊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這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到:必須跟「背景值」去比較,也就是跟沒有打疫苗的青少年去比較,而不是跟成年人做比較。青少年處在生理和心理都比成年人來得敏感的時期,有時候我們必須細心去分辨他們的不舒服到底是不是疫苗本身引起的。

但是第二劑的不舒服程度可能就會明顯提升了。以發燒為例,比率會提升至大約 20%,且有可能超過 40 度。且研究發現,12-15 歲的男生,打完第二劑之後,心肌炎的機率會明顯提高(雖然提高之後仍然很低)。因此有美國學者建議,12-15 歲的男生可以不用打第二劑,除非本身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慢性病等等體況。不過,在 16-17 歲的青少年,則是不分男女,打兩劑的利多於弊。目前美、德、法等等國家都已經有高比率青少年注射第二劑完畢,而以色列更是追加到第三劑。

所以,就目前的科學證據而言,對 BNT 疫苗的看法是:大部份的青少年應該施打兩劑。至於 12-15 歲的男生,則應至少施打一劑。

心肌炎有輕有重,重點在早期診斷

心肌炎大部分發生在施打後一週以內。男生尤其要留心。胸痛、心悸、呼吸不順、體力變差情形(如爬樓梯或走路就會喘,以前可以做的運動現在做得很吃力),儘早就醫。醫師會安排抽血(心臟酵素、感染指數)、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甚至心臟磁振造影(MRI)等等檢查。嚴重的心肌炎會需要用到抗體療法甚至葉克膜,但也有不少心肌炎是輕症,只需要服用一般的消炎藥。因此懷疑心肌炎時先別焦慮,重點是儘快就醫,早期診斷。

預防方面,若施打完無症狀,就可以照常生活和運動,並不需要特別減少日常活動量。

打完疫苗立刻暈倒!可能只是暈針

有些人會擔心對疫苗產生過敏反應。但過敏性休克最快也要打完針的 15-30 分鐘之後才會產生。如果打完疫苗之後立刻頭暈、無力、臉色發白、快要昏倒,一般都只是「暈針」而已,扶到一旁休息一下即可,不必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