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原發性顫抖

原發性顫抖(Essential tremor),又稱作「本態性顫抖」,是雙側上肢的動作性顫抖(Action tremor),是成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問題,隨著平均壽命增加,盛行率也隨之上升,65歲以上患有原發性顫抖的人約有4-5%。但原發性顫抖並非只見於老年人,而是呈現兩個好發年紀之高峰,一個在46歲左右,一個在24歲上下,在小朋友中也會出現(最常見於9-10歲之間)。性別差異在成人不顯著,不過男性略多於女性,而在兒童族群中性別差異較明顯,男孩約是女孩的1.5-3倍。原發性顫抖的病人中,大約一半有家族遺傳史。

原發性顫抖的症狀不會突然變得很嚴重,而是緩慢漸進地出現雙側上肢的動作性顫抖,持續超過3。不一定雙邊完全對稱,通常會有一邊的抖動較另一邊明顯,部分病人只有單側抖動。顫抖的型態一般是動作性顫抖中的運動性顫抖(Kinetic tremor),在我們做自主性的動作時產生,例如寫字、夾菜,也可能會出現姿勢性顫抖(Postural tremor),例如維持固定姿勢拿著東西時。靜止性顫抖(Rest tremor)好發於巴金森氏病(Parkinson disease),較少見於原發性顫抖,但仍有部分原發性顫抖的病人會出現靜止性顫抖。另外還有一種抖動的類型,稱作意向性顫抖(Intention tremor),當手接近目標時才會抖動,有些病人在病程後期時會有此類顫抖。除了雙手,原發性顫抖也會表現在頭部、聲音或下肢

原發性顫抖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特別是手部動作,例如寫字、吃飯、做家事等。原發性顫抖不一定需要治療,但如果抖動已嚴重影響生活或工作,可輔以藥物控制;藥物若控制不佳,還有肉毒桿菌注射(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或神波刀治療(MRI-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可選擇。大部分原發性顫抖是良性的,但有6-9%的病人同時合併有巴金森氏病;而巴金森氏病的病人,也有較高比例同時有原發性顫抖。因此,若有顫抖問題,建議尋求醫師診治,以鑑別不同病因的症狀表現。


參考資料:
1. Bhatia KP, Bain P, Bajaj N,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emors. from the task force on tremor of the 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Mov Disord. 2018;33(1):75-87.
2. Shanker V. Essential trem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MJ. 2019;366:l4485. Published 2019 Aug 5.

關鍵字:
#原發性顫抖 #本態性顫抖 #動作性顫抖 #運動性顫抖 #姿勢性顫抖 #巴金森氏病 #EssentialTremor #ActionTremor #KineticTremor #PosturalTremor #Parkinson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