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糖尿病為什麼會讓肌肉無力?——認識「糖尿病肌病變」

提到糖尿病,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血糖過高,或是腎臟病、黃斑部病變、神經麻木等併發症。但您知道嗎?糖尿病還會悄悄「吃掉」我們的肌肉,讓人越來越無力,這種情況就叫做糖尿病肌病變(Diabetic Myopathy)。 

被忽略的併發症
我們的肌肉不只是用來走路、跑步或搬東西的,它們還是身體重要的「能量倉庫」。餐後的葡萄糖大部分會被肌肉吸收,用來提供能量或儲存起來。因此,如果肌肉功能下降,血糖就不易控制,甚至會使肥胖和心臟病等問題惡化。然而,糖尿病肌病變往往不像腎病變或眼病變那樣「有明顯警訊」,所以容易被忽視。很多病人只覺得自己「體力變差、爬樓梯容易喘、拿東西沒力」,卻不知道這可能和糖尿病有關。 

為什麼糖尿病會影響肌肉?
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肌病變的成因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綜合作用,以下是可能之機轉原因:
⚡️高血糖對肌肉細胞的影響
肌肉要收縮,需要一個叫做「興奮收縮偶聯(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ECC)」的過程,其中鈣離子(calcium, Ca²⁺)扮演重要角色。長期高血糖會讓肌肉細胞在釋放鈣離子時出現異常,使得肌肉收縮效率下降,力量也隨之減弱。
⚡️脂肪跑到肌肉裡
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有肥胖問題。當脂肪不只是堆在肚子或皮下,還「擠進」肌肉細胞時,就會產生脂毒性(lipotoxicity)。這些脂肪會釋放有害物質,破壞細胞,讓肌肉更快退化。
⚡️肌肉「吃不到糖」
正常情況下,葡萄糖要靠一種叫做GLUT4的運輸蛋白進入肌肉細胞。但在糖尿病或肥胖狀態下,肌肉細胞膜內的橫小管(transverse tubules)之膽固醇含量會增加,干擾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的效率,進一步造成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影響GLUT4運輸的功能。結果就是血糖進不去肌肉,肌肉缺少能量。橫小管膽固醇過多,也會干擾肌肉的興奮—收縮偶聯,使肌肉收縮效率下降。
⚡️肌肉和胰臟的對話失靈
當肌肉健康時,肌肉會分泌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叫做肌肉激素(myokines),這些物質能影響胰臟,幫助它分泌胰島素,有助於控制血糖。但在糖尿病時,這種「溝通」變差,胰臟就較難發揮作用。 

為什麼要重視?
糖尿病肌病變不會一下子奪走健康,但會逐漸影響我們的生活。從最開始的「覺得累、走不遠」,到後來「上下樓梯困難、容易跌倒」,甚至會增加失能與失智的風險。對年長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這更是生活品質的一大威脅。更重要的是,肌肉一旦流失,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就像掉進一個惡性循環:血糖高肌肉變弱血糖更高肌肉繼續流失。 

可以怎麼辦?
規律運動:尤其是阻力訓練(如舉啞鈴、彈力帶、彈力球訓練),能幫助維持甚至增加肌肉。
飲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保持均衡飲食,減少肌肉受脂肪侵害的機會。
穩定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延緩肌肉受損的速度。 

結語
糖尿病肌病變就像是一個隱形的敵人,默默削弱患者的肌肉和力量。如果您或家人有糖尿病,除了注意眼睛、腎臟和神經的健康,也要關心肌肉狀況。透過運動、飲食和控糖,不僅能守住血糖,還能保護您的肌肉,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力。

📖參考資料:
1. Hernández-Ochoa EO, Llanos P, Lanner J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iabetic Myopathy. J Diabetes Res. 2017;2017:7485738. 

📌關鍵字:
#糖尿病肌病變 #肌肉無力 #DiabeticMyopathy #MuscleWea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