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惱人之處,莫過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常聽到的「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通常是血糖已經高達三四百才會出現,所以不能用來做為早期診斷的判準。那麼,沒有症狀的人該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應接受糖尿病篩檢呢?今天黃醫師就來聊聊這件事。
由於亞洲人的糖尿病風險相對白種人來得高,因此在篩檢這塊,特別必須根據本土的資料來訂定指引,不能對歐美的研究成果照單全收。下面我參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在 2018 年出版的指引,來跟大家做幾項建議:
首先,如果您曾經診斷為糖尿病前期(A1C ≥5.7%、空腹血糖 ≥100 mg/dL、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 140 mg/dL 三項符合任一項),建議每年篩檢!
其次,請大家多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裡面就包含糖尿病的篩檢(空腹血糖)!40 歲以上民眾,每 3 年可做一次;55 歲以上原住民,或 65 歲以上非原住民,每年可做一次。 成人健康檢查很重要,也很方便,到家附近的診所就可以做,請大家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再來,大家可利用「台灣糖尿病風險評估公式」來計算自己的糖尿病風險。這個公式放在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這個連結,點進去之後,填寫性別、年齡、腰圍,勾選幾個是非題,就可以算出您屬於下列四類中的哪一類:極高風險(> 20%)、高風險(> 10%)、中風險(> 5%)、低風險(< 5%)。若是極高風險者,建議每年篩檢。高風險或中風險者,建議至少每三年篩檢一次。
最後,大家可以核對自己有沒有下列糖尿病危險因子。如果符合兩項(含)以上,以前還沒篩檢過,也建議篩檢。如果以前篩檢過,也至少每三年要再篩檢一次。
- BMI ≥24 kg/m2 或腰圍男 / 女 ≥90/80cm。
-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 罹患高血壓(≥140/90 mmHg)(雖然血壓正常,但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者也算)。
- 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曾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
- 運動不足。
- 有胰島素阻抗的跡象(如黑色棘皮症)
-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至於篩檢的時候,應該要驗空腹血糖或直接驗 A1C 呢?目前我國的健康政策,針對無症狀篩檢,只能驗血糖,若血糖異常才能加驗 A1C。當然,若不想抽好幾次血,花點小錢自費檢驗 A1C 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但不論如何,預防總是比篩檢來得更基要。從上面的條件我們可以知道,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及維持標準的體重,是預防糖尿病最重要、最可控的兩件事。在此黃醫師祝大家,愛惜身體,珍惜健保,天天健康!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在 2018 年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