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血壓專欄】網路上說,脈壓差大於 60 mm Hg 就是動脈硬化,真的嗎?

 最近有好幾位病人不約而同來問黃醫師:「我的血壓,高壓(收縮壓)與低壓(舒張壓)會不會差太多了?」昨天,黃醫師的父親也轉傳一篇網路文章,說「如果高壓和低壓差超過 60 mm Hg,就代表動脈硬化!」高壓和低壓的差距,學名叫做「脈壓差」(pulse pressure),今天黃醫師就來跟大家分享脈壓差代表的意義。

脈壓差多少才合理?人人標準不盡相同

在網路上有專家指出脈壓差應該在 30-40 mm Hg,也有說不能超過 5060 mm Hg 的。黃醫師以前在教科書上面學到的則是:合理脈壓差大約在高壓的 1/2 以下,也就是說如果高壓是 120 mm Hg 的話,脈壓差不超過 60 mm Hg 即為正常;若高壓 100 mm Hg 的話,脈壓差不超過 50 mm Hg 即為正常。到底哪種說法比較準確?

其實,如果真的要非常精確的話,還必須考慮到不同人的年齡、身高、性別等等因素。身材較矮的人、女人、心搏本來就較緩慢的人,脈壓差都可能比較大,但並不代表一定不健康。

脈壓差太大怎麼辦?不同年齡有不同可能性

「脈壓差大於 60 mm Hg 就代表動脈硬化」這句話說對了一部分。因為人超過 55 歲之後,舒張壓會逐年下降,但收縮壓會逐年上升──脈壓差便擴大了。而這的確代表動脈硬化。

但動脈硬化並不是脈壓差擴大的唯一原因。尤其在 50 歲以前、本身又沒有高血壓的青壯年人,脈壓差擴大通常是由於心輸出量增加,例如懷孕、嚴重貧血、甲狀腺亢進、主動脈瓣逆流、敗血性休克等等,都會造成心輸出量增加,而增大脈壓差。

預測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用收縮壓當指標即可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要用脈壓差來當作一個心血管疾病的警訊,那必須在 50 歲以上的人比較適用,而且得排除其他使脈壓差增加的原因。不過呢,其實「收縮壓」就已經是針對 50 歲以上,預測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非常好的指標了,所以「脈壓差」不妨當作一個冷知識來備而不用。

前些日子黃醫師曾經根據最新研究,寫成文章給大家建議:60-80 歲之間的中老年人,收縮壓在 130 mm Hg 以下,最為理想。今天再跟大家分享、叮嚀一下:最近天氣多變化,請記得幫家裡的長輩注意血壓,若常常高於上述數值,請儘快洽詢醫師。希望大家都度過一個平安的冬天!

參考資料:Townsend RR. Increased pulse pressure. In: UpToDate, Bakris GL (Ed), UpToDate, Waltham, MA. (Accessed on December 0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