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控制好糖尿病,同時能預防巴金森氏病!

三高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比較多人知道的,有三高問題,得到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相對提高。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尿病還和許多腦部退化疾病有關聯性,例如,巴金森氏病、失智症。今天我們先來介紹糖尿病與巴金森氏病的關係。

#巴金森氏病
什麼是巴金森氏病 (有的人說巴金森,有的人稱作帕金森)?巴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 是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 中最常見的退化性神經疾病。這個名稱來自英國的巴金森醫師 (James Parkinson),他於1817年首次描述了巴金森氏症的特色。這是一個因腦部退化所引起的動作障礙疾病,常見的症狀包含有:動作緩慢、手抖 (特別是靜止狀態時的抖動)、走路不穩、手腳僵硬。若等到有上述狀況時才開始治療,以目前的藥物選擇或腦深層電刺激手術來說,一般只能做到症狀控制、延緩病情。如果我們能維持健康體重、預防三高疾病,或是配合醫師做好慢性病之控制管理,便能制敵機先,減低得到巴金森氏病的機會。

#巴金森氏病與糖尿病的關係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有較高的比例會罹患巴金森氏病,且與巴金森氏病的嚴重度和病程進展速度有關。根據2023年的一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糖尿病患者得到巴金森氏病的相對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族群多了27%。巴金森氏病的致病機轉與多巴胺神經元的退化、神經發炎有關,而糖尿病就是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且會減少多巴胺接受器的結合。因此,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能減緩體內的神經退化及發炎。若已經得到糖尿病,更要積極控制血糖,因為胰島素 (insulin)、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 (GLP-1 agonist,俗稱瘦瘦針)、雙基胜肽酶抑制劑 (DPP-4 inhibitor),及二甲雙胍類 (Metformin)等口服藥物,皆能減少神經發炎、提高神經保護、增加多巴胺神經元的存活,以降低罹患巴金森氏病的機會,延緩病程及嚴重程度,提升生活品質。

我們應該將巴金森氏病看作全身系統性疾病,而非單純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預防三高、維持良好體重、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不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預防巴金森氏病等腦部退化。


參考資料:
1.     Aune D, Schlesinger S, Mahamat-Saleh Y, Zheng B, Udeh-Momoh CT, Middleton LT. Diabetes mellitus, prediabetes and the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15 cohort studies with 29.9 million participants and 86,345 cases. Eur J Epidemiol. 2023 Jun;38(6):591-604.
2.     Labandeira CM, Fraga-Bau A, Arias Ron D, Alvarez-Rodriguez E, Vicente-Alba P, Lago-Garma J, Rodriguez-Perez AI.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common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repurposing. Neural Regen Res. 2022 Aug;17(8):1652-1658.
3.     Nowell J, Blunt E, Gupta D, Edison P. Antidiabetic agents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Ageing Res Rev. 2023 Aug;89:101979.


關鍵字:三高、糖尿病、糖尿病治療、胰島素、瘦瘦針、巴金森氏病、多巴胺、腦部退化、神經發炎、神經保護、Diabetes mellitus、Antidiabetic agent、Insulin、GLP-1 agonist、PD、Parkinson’s disease、Parkinsonism、Dopamine、Neurodegeneration、Neuroinflammation、Neuro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