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衛教專欄】如何協助主見很強的病人控糖?

 最近,有兩位糖友從我這裡「畢業」了,意思是他們找到與糖尿病共處之道,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控制良好;我很放心地開給他們連續處方箋。

這兩位糖友有一項共通特點是主見很強,初診的時候其實都早就知道有糖尿病,卻一直沒接受治療,一心想單靠飲食和運動來調節身體。一驗之下,糖化血色素都超過 10%。醫療團隊看到這種病人,大概都會很頭痛,下一步直覺反應就是對病人「曉以大義、諄諄教誨」,希望感化他們「痛改前非」。

但反過來思考,當這類病人來就醫的時候,不就代表他們心中已有了「願意嘗試治療」的小火苗?況且,病人這麼用心在調節飲食和運動,豈不是醫療團隊夢寐以求的嗎?當時我就想:與其把病人訓一頓,讓他們備感羞愧,又把醫病關係弄僵,何不換個方式,趁機讚美他們一番,加強他們的信心呢?與其把「有主見」當成缺點,何不看成是優點,鼓勵他們「發揮自主性」呢?

於是我首先就對兩位病人都說了同樣的話:「大哥,你這些年來都持續靠飲食和運動來控糖,讓我看出你很有毅力,也很注重健康!現在你下了決心要來找我治療,我相信只要我用藥物稍微幫忙你一下,你一定會控制得很好的!」兩位病人一聽,眼神瞬間發亮!其中一位甚至直接回應:「謝謝你的鼓勵,我一定會好好跟你配合!」

從此,醫病溝通變得非常容易。我向他們說明:現在是醫病共決的時代,病人不必事事服從醫師,反而是醫師要傾聽病人,協助病人依照原本的生活模式,去設計出可行的健康促進計畫。兩位自主性很強的病人,一聽到可以握有主導權,都很願意和我討論他們的生活作息。其中一位是農業達人,很懂得用腦袋工作;他每天半夜兩三點就起床去巡田水、施農藥,到了十點日頭正炎,別人都在揮汗勞作的時候,另一位在夜市擺攤賣飲料,每晚跑不同的夜市,已經做了二十年;工作時間是下午兩點至晚上十點。

兩位病人的作息、用餐時間,都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很大差距,該如何給他們建議呢?我也沒有答案,只能見招拆招:病人拋出問題,我就試著提出建議,並且詢問他們覺得可不可行,如果他們覺得可以,我們就試試看。把原本會讓血糖高的生活方式,逐一改成更健康的方案。我會刻意避免直接下命令說「這樣做就對了」,而是會問「你覺得這樣好嗎?對你來說可行嗎?」

例如飲料攤老闆問,他每天都晚上十點多才吃,因為收攤時已經飢腸轆轆,所以可以很快吃下一整個便當。我說太晚吃晚餐可能對隔天空腹血糖不好。最後他想出可以晚餐時間先吃一部份正餐,收攤時再把剩下一部份吃完,這樣雖然沒辦法完美,但至少比之前改善。其實提出來的方案不完美也沒關係,反正生命本來就不完美。

兩位病人大約是去年同一時間開始治療,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糖化血色素都降到 6.5% 以下。病人很感謝我們團隊教給他們的東西,但我也跟病人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我們有的是知識,他們有的則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控糖經驗。期盼透過我的分享,這些經驗也可以讓其他「非典型工時」的糖友們受益,也能夠體現 ADA 糖尿病治療準則「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參考資料: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2021 糖尿病治療準則